第一,在交趾黃檀中,大體上會因維度高低、高山或丘陵平原而形成材質上的優劣差異。這種差異雖然不是很大,但還是可以區分出來的。主要表現在氣干密度高低和油性上面。一般來說,高山地區的交趾黃檀,材質普遍優于丘陵或平原地區的;緯度偏北一些的材質往往略優于維度偏南一些的;高山地區的交趾黃檀,氣干密度略大于丘陵和平原地區的;高山地區的交趾黃檀,油性也要略大于丘陵和平原地區的。以交趾黃檀干透了的料來說,北部山區料幾乎全是沉水料,材質上佳;中部地區的料絕大部分沉水,有少數半沉半浮,材質次之;南部(包括柬埔寨、泰國)料則部分沉水,部分半沉半浮,部分不沉水,材質一般。
第二,黑筋較粗的料主要是中南部地區的,北部地區的料底色普遍偏深,而且存放時間越長底色越黑,樹越老底色越黑,但黑筋都不明顯(其實是因為材質過細,而較細的黑筋密布所致)。南部(包括柬埔寨、泰國)地區的料,新料底色往往呈現紅黃色,把黑筋反襯得非常分明,有點類似南美的微凹黃檀,紅木界許多人對紅木認識膚淺,他們喜歡追逐的恰恰是這種材質一般的貨色。當然,北部料中也有個別的料具有較粗的黑筋,但這種料的結構密度明顯要疏松一些,干透之后入水半沉半浮。
第三,所有酸枝木(包括紅酸枝和黑酸枝)都是有酸香氣的。一般來說,紅酸枝的酸香味普遍濃于黑酸枝。這是因為黑酸枝材質密度普遍高于紅酸枝的緣故。換句話說,就材質而論,黑酸枝普遍優于紅酸枝。在交趾黃檀中,同樣是材質越好的料,酸香味越淡的(所有木材都是材質越緊密,味道越難以散發出來的)。其中的成因很簡單:第一,無論哪種木材,都是材質越細密的味道越淡。第二,交趾黃檀材質最好的北部料生長于老撾北部高山地區,通風情況好,土地瘠薄,樹木生長比南部(包括柬埔寨、泰國)地區緩慢得多,雖然結構更為緊密,材質更為細膩,油性也更重,但氣味發撒也更充分;而南部(包括柬埔寨、泰國)地區的土壤肥沃,土地和空氣中的酸臭味道本來就要重得多,加上通風透氣性差,樹木生長過程中各種氣味不能充分發散。因此,說酸香味越濃的酸枝木越好,實在是剛好弄反了!這就跟同科同屬的兩種香枝木一樣:海南香枝木的氣味要弱得多,而長山山脈中部的香枝木香味卻要濃郁得多,但并沒有人會因此說越黃比海黃更好的,客觀上也是海黃材質更好。
第四,從中國傳統木文化的角度看,在清朝時期,由于紫檀木日益稀缺,人們開始尋找紫檀木的替代材料。在經過多年選擇之后,人們找到了紅木(交趾黃檀)。但宮廷和京都地區的大官顯貴們認可的紅木(交趾黃檀),恰恰是材質上佳、底色偏深的材料,北方人直接將這種紅木俗稱為“黑料”。從實際出產看,這種黑料基本都是出產于老撾北部山區(儲量非常有限),中部地區一部分自然生長到老的料也是黑料,南部(包括柬埔寨、泰國)地區是很難見到這種黑料的。這種“黑料”才是正宗的紫檀木替代品,不能說所有的大紅酸枝(老撾紅酸枝、交趾黃檀)都可以作為紫檀木替代品的。
根據木材學常識我們就可以知道,同一個樹種,高山地區的料,在材質、油性、密度方面,一般都要優于丘陵和平原地區的料。至于那種將南部(包括柬埔寨、泰國)地區出產的酸香氣更濃的料,說成是比中部料甚至北部料更好的說法,是在老撾中部料已經很難找到,而北部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況下,商家們只好炒作柬埔寨料的結果。
網友留言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