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幾十年,受環境的影響,我國進口木材減少,國內的林木蓄積量也不豐富。再加上當地經濟形勢,對木材的控制很緊,提倡使用木材的替代品,以鋼代替木材,用水泥代替木材。于是,我們認為使用木材就是對環境的破壞,應該用其他的產品來代替,這其實是一個誤區。
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,我國實施開放的政策,加大對木材的引進,只有合理使用木材才能促進林業的可循環發展。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發展過程,不是對立的關系?,F在有些媒體宣傳,說盡量少用木材,砍一棵樹就幾分鐘,種一棵樹則要幾十年。直觀上是這么回事,但是實際上木材的生長量是很大的,從全球來說,它的生長量要大于它的采伐量。目前,鋼材,木材,水泥,塑料,這四大建材唯一可再生的是木材,所以通過木材的應用可促進林業的發展,國內外的事實都說明了這一點。
山東、江蘇這些地區,過去木材使用量很低,就是百分之幾的量。東阿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8%,相當高,為什么?因為山東木材產業比較發達,擁有大量的楊樹,這也給老百姓帶來了種植的積極性,并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,如果不種樹,那么這個產業就沒有發展的動力。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福建,都是這種情況,比較典型的是廣西。從2000年到2012年,廣西12年間的人造板產量增長了33倍,木材產量增長了5倍,但是它的森林覆蓋率增長了20個百分點,木材業發展不但沒有破壞林業,反而促進了林業的發展,但必須遵循一個原則:有序有計劃地砍伐,要盡快補種,保證循環發展。
從國外來看,新加坡、美國、歐洲、俄羅斯都是這樣,都是通過木材產業的發展來促進林業的發展。整體來說,木材的生長量大于采伐量,所以木材是一個可循環、可再生的產業,真正實現物種的新陳代謝,林業才可發展得更加繁茂。
只要我們合理的規劃,應該說林業是可以陪伴人類生存的、最可靠的再生資源。而其他的材料,比如說鋼材也好,水泥也好,塑料也好,石油也好,儲量是有限的,將來到底怎么辦?咱們也不知道,反正現在儲量已不太豐富,但是木材卻可以永久的利用。
網友留言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