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是由于這個特性,少見大材料的烏木,也很難用來打造成套的大件家具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目前拍賣市場上所能見到的舊烏木拍品,大多是小擺件或把玩件:“比如清代用來作為擺設的小幾或者裝東西的小盒子,外面黝黑發亮、精致上檔次。也有一些玩件是烏木做的,如說詩牌?!崩钅畲仍诜即迨袌錾峡吹缴碳野褳跄疽欢味武忛_,當成座兒來賣,在上面擺放各種器物、盆景頗為雅致?!爸挥煤谛牡脑?,烏木的利用率就太低了,所以許多雕刻師發揮想象力,如把白色的部分雕刻成花生的肉,再用黃楊木雕刻成花生皮,就成了非常有趣的小件?!?/span>
值得注意的是,烏木在木雕中經常充當“配角”—作為其他材質的裝飾、搭配。比如中國嘉德2011年以207萬元成交的“明末清初烏木嵌紫檀圓角柜”、香港佳士得2012年以194萬元賣出的“清初黃花梨鑲烏木高扶手南官帽椅”等高價拍品上都能尋見它的蹤影。
“烏木鑲嵌酸枝的家具價格往往比全酸枝的家具價格更高,原因就是前者的品質和視覺效果都更勝一籌?!毙屑荫R先生分析稱,烏木的價格原本跟紫檀等差距并不大,但由于只有心的部分可以用,做不了大件東西成為它在市場上流通的先天不足,到了后來,它在小件領域的風頭又完全被黃花梨等蓋過了,這也導致現在很多人并不了解烏木。
網友留言評論